花雕酒是黃酒的一種,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的加飯酒。花雕酒是一種集書法、美術(shù)、雕塑、文學于一體的獨特產(chǎn)品,可謂中國文化酒的始祖。
花雕酒可直接飲用,也可溫燙至38℃-40℃時飲用。加溫后的花雕酒酒精度因揮發(fā)而降低,因此變得更加香醇厚實,容易入口。除了佐菜飲用以外,不少名菜都以花雕酒為材料制作而成,例如花雕雞、花雕燴蟹肉等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吃蟹最好飲花雕酒,這是因為蟹性涼而花雕酒可以暖胃,兩個搭配在一起正好互補。
有關(guān)花雕酒的來歷,有兩種說法:
來歷一:花雕酒是從古代女酒演變而來的。自晉代以來,女酒已流傳為越州民間的婚俗禮品。晉代上虞(今浙江)人稽含著的《南方草木狀》一書中記載:“南人有女數(shù)歲, 即大釀酒……女將嫁,乃發(fā)陂取酒以供賓客,謂之女酒,其味絕美?!敝劣诨ǖ窬频钠焚|(zhì),剛開始的時候,花雕酒壇內(nèi)裝的都是一般的加飯酒,在地窖或酒庫中經(jīng)過多年儲藏后就變成了陳年美酒。啟壇時,異香撲鼻,滿室芬芳,成為酒中的珍品,花雕酒自然而然也就變成了陳年老酒的代名詞,成為加飯酒的高雅稱謂。
來歷二:關(guān)于花雕酒的來歷,清朝梁章矩在《浪跡續(xù)淡》中記述了一個民間傳說,相傳一富翁生了一女,滿月之時,這個富翁便釀了幾壇酒藏到酒里。18年后,他的女兒要出嫁了,富翁便把當時儲藏的酒拿出來,并在酒壇外面繪上“龍鳳呈祥”“花好月圓”“送子觀音”等喜慶圖案,作為女兒的陪嫁禮品。因為酒壇外面漂亮的彩色圖案,人們就把這種酒形象地叫做“花雕”。此后,“花雕”便成了生兒育女的代名詞,時至今日,若某人家生了女兒,人們就會戲稱“恭喜花雕進門”(男方聘禮)。后來,連生男孩子時,也依照著釀酒、埋酒,盼兒子中狀元時慶賀飲用,所以,花雕酒又叫“狀元紅”。
本文轉(zhuǎn)載自江南大學傳統(tǒng)釀造食品研究中心官網(wǎng),原標題為《什么是花雕酒?其來歷又是怎么一回事?》。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